□本報記者張國強
  □本報通訊員楊叔朋馬秋
  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立足“開門搞活動”,註重“接地氣、做小事”,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。
  “10月2日是我離開卧龍屯的日子。周奶奶堅持送我上車,在經過空曠的院子時,奶奶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。十指連心,奶奶的手讓我有種久違的溫暖。車緩緩駛離,透過後視鏡我看到她哭了,我的眼眶也濕了。此行的意義在哪?那一刻,我找到了答案。”
  9月22日,大連中院青年法官小徐來到距離大連市200公裡外的莊河市吳爐鎮平山村,開始為期10天與當地群眾“同吃、同住、同勞動”的蹲點,小徐被分到了卧龍屯84歲的周奶奶家。白天到農戶家走訪調查,晚上寫調研報告,閑暇時和鄉親們一起剝玉米、喂雞喂豬。
  當晚,小徐失眠了,看到剛解決溫飽就感到知足、感恩的鄉親們,看到每日承擔大量繁瑣工作、付出巨大精力卻不計報酬的基層幹部,她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,“是什麼動力在支撐他們?我曾問過好幾位村幹部,他們只是淡然一笑,‘事情總得有人幹嘛’。想想自己的抱怨,我感到很愧疚,我們為群眾做得太少太少!”
  翻開大連中院幹警的“蹲點日記”,這樣的感悟隨處可見。
  “這是從煙臺廠家拿來的正品鎖,鎖芯是全銅的,色澤明亮;這是假鎖,鎖芯是包銅的,色澤暗淡……以後你們要仔細審核進貨渠道,要是再賣假貨又要吃官司了。”
  9月10日中午,剛開完庭的民四庭副庭長薛輝、祁宏斌顧不上吃飯,將上訴人——20多名個體商戶召集起來,現場講解如何避免售假侵權。“法官同志,為了我們這事你們來回奔走,還考慮得這麼周到,真是不好意思!”一直情緒激動的上訴人石某帶頭交了賠償款,在他的帶動下,上訴人放棄了死磕的打算,與三環鎖業公司達成和解,承諾繼續銷售其產品。
  2012年,由於涉嫌銷售假冒煙臺“三環鎖業”公司產品,大連某批發市場53名個體商戶被起訴至法院,要求每戶賠償2萬元,這在市場炸開了鍋,“原本指望做點小買賣養家糊口,這一把鎖也就掙一兩塊,還讓不讓人活了?”一審判決後,被告集體上訴至大連中院,並多次上訪、圍堵原告代理人。
  針對上訴人訴訟能力弱的情況,合議庭多次進行庭前法律釋明,使商戶放棄了否認抵賴的僥幸心理;為從源頭上解決問題,民四庭先後到案涉地走訪市場管理者,調查商戶進貨渠道、銷售情況及賠償能力,並多次到山東煙臺與三環鎖業負責人溝通,力爭使企業既能得到賠償,還能輓回市場。
  薛輝說:“群眾利益無小事,我們把工作做到家案結事了,就避免了可能產生的涉訴信訪,這遠遠比單純的結案率、辦案數更重要”。
  (原標題:案結事了比結案率更重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98yuis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